姜秦还是有些难以相信,一个脱口而出便道“竹破须还竹补,人衰须假铅全,思量只是眼睛前,自是时人不见”的高人,会是个卖假药,装道士的骗子。
“你先去将人请回来。算了,我亲去一趟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
余先生是清晨起来出门时,被同在半山腰住着的薛洋看见。一开始薛洋只是一直看着他,直到一起上了山,开课时,李仲宣认出了那人曾在夷陵行骗,薛洋才说出自己也看到过他在栎阳卖假药,差点吃死了人,被患者家属追着打了几条街,最后在官府出面前逃走了。
薛洋闹着要送他去见官,还很是说了些侮辱人的话。余先生一开始还辩解了几句绝无此事,但到了最后却叹了口气,自己下山收拾了包袱,跟赵逐流告辞后便离开了。
赵逐流刚听说这件事情,便被姜秦叫到了天符殿讲解化丹手的事情,所以还没有机会把这是告诉姜秦。
余先生四五十岁的年纪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不年轻了,所以下山的时候走得不快。姜秦去找他的时候,他才将将爬到山脚,坐着喘气。
“余先生。”
见到姜秦,余先生显然很惊讶,但还是连忙起身客客气气的行了礼。姜秦看着眼前这行为举止彬彬有礼的读书人,实在想不到他被人追着满街跑会是什么样子。
“惭愧惭愧,老夫当不得姜掌门这一声先生啊。”余先生面露愧色。
姜秦道“莫非先生真如那几个孩子说的一样,做过那些事?”
姜秦说得是什么事情,余先生自然清楚。但他脸上却只有惭愧,没有心虚。似乎并不担心姜秦如薛洋所说般的送他去见官。
余先生叹了口气,道“我虽未做过,但此世也算由我而起哎”
姜秦详问之下,余先生将往事缓缓道来。
他家原是书香门第,但他父亲因得罪上官,于是便贬往偏远之地。
因知道这辈子恐怕没什么机会回来,所以父亲带着全家老小一起上任。其中便包括他和他的同胞弟弟。兄弟二人名字取自“余生也有涯,而学不尽。”他叫余有涯,而弟弟余不尽便是李仲宣和薛洋口中的那个骗子。
原本若兄弟二人一起在父亲身边受教,即便日子清苦,但弟弟决不至于长成一个不学无术的骗子。只是因当年在途中,他贪看路边的皮影戏,导致弟弟被人贩子掳走,没能及时找回来。
后来余有尽因聪慧而从人贩子手中逃脱,他记得父亲是要去哪里上任,所以便一路上找过去。
只是一个才七八岁大的孩子,没有钱又没有谋生的手段,千里迢迢寻亲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了生存,他乞讨过,也坑蒙拐骗过,风餐露宿不知道走错过多少路,花了整整五年才找到了家人。
只是再见到家人时,母亲已经因病过世。父亲对他这一路上沾染的恶习十分不满。严厉教导下了狠手的整治,想要让他改改习惯。
余有涯重新找回弟弟虽然开心,但也觉得他总是小偷小摸撒谎骗人的习惯不好。所以时常帮着父亲劝他。
对余有尽来说,五年的颠沛流离,吃了不知道多少苦,挨了多少打才找回来的家人,对他的严厉管教,在他眼里不是关切,而是嫌弃
所以这次他自己离家出走了。他留书说要去仙门拜师,便一去不回。
直到十年前,他回来了一趟,去父亲灵前上了香。对余有涯说自己已经是一名修士了。给余有涯留下了几张符咒,拿走了他存了许多年的积蓄。说回去后给他请一枚护身符,便从此一去不回。
虽然如此,因弟弟成了修士,余有涯一直愧疚的心也终于缓解了一些。为了在弟弟下次回来时能有共同语言,他便找了许多道家经典来参读。
姜秦心想,原来是这样,所以余有涯才会如此精通道家经典。
直到后来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