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元亨利贞(1 / 2)

自李昭亮发现小女儿天赋异禀,过目不忘之后,便常常抽空给她讲书,如同当年教养儿子一样。

这种父女一对一的教学一直持续到朝廷的旨意正式下来,李昭亮带着全家老小收拾了家当举家搬回东京为止。

举家搬迁是个大工程,不过一家人早在几个月前便开始准备,到也还显得从容。

这是李迩安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离开家门。

李昭亮见女儿处处好奇,便偶尔会带她骑马走上一段,看看沿途的风景。迩安便借机缠着父亲学骑马。

李家世代武将出身,对女儿家学骑射倒也觉得正常。

跟她说了不许怕吃苦半途而废后,便允许了。

只是旅途中到底不方便,没有适合李迩安这个年龄的小母马。所以她大多时候还是被李昭亮或李惟贤带着一起。

眼看离东京府越来越近,一家人本准备在附近休整一下,然后从容进城。

可是没想到临近京城,周边竟然发生了瘟疫。

虽然发生瘟疫的地方并不在他们来的这个方向,可进城却因此严格了许多。

李昭亮因是朝廷命官,又是奉命回京,所以才到城外,便有监门卫的人来给他们开了小道。

李迩安和王氏坐在马车里等待着外面的检查结束。

马车悠悠晃动着前行时,李迩安掀起了马车的帘子一角,趴在窗口往外看去。

这一看便让她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或者说奇怪的人。

“平安,看什么呢?”

李惟贤见迩安怔怔的看着城门方向,骑着马凑到马车旁问。

迩安指着城门旁几个跟着穿内侍服饰的人的小孩儿道“哥,他们是什么人啊?”

李惟贤看了一眼道“那是宫里新采买的小黄门。”

李迩安其实知道那是宫里采买的小黄门,只是她不明白那样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卖进宫里。

李迩安道“读书人家也会把自己的孩子卖到宫里吗?”

李惟贤笑道“这怎么可能,若不是家里实在养不起的贫苦人家,谁会把自家的子嗣卖入宫里做内侍。国朝最重学子,读过书的人家就更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了。”

李迩安指着城门口随领头内侍走进城门,对着城门令阖首行礼的小孩,道“可是那个人看起来绝不是没读过书,不通礼仪的人。”

李惟贤诧异了一瞬,转头看去,李迩安指着的那个孩子,果然在一群或慌乱或麻木的孩子中,显得格格不入。

李惟贤蹙眉看了一眼,便道“我去问问。”

李迩安点了点头,看着兄长下马走道父亲身边,轻语了几句,然后便走向城门,喊下了正准备带着一群孩子离去的内侍。

迩安看着兄长和那内侍说了几句,远远的,听不真切,看着二人的口型,只知道,这内侍是奉命出宫采买小黄门的。走得是正经的官方的途径采买的这一批孩子。

听说这一批是自聊城一代买来的,李惟贤点了点头。他们一路走来,大致知晓聊城一代瘟疫灾情最重。

李惟贤点了点头,道“若是聊城一代,倒也难怪了。”

内侍道“谁说不是呢这些孩子无父无母的,进宫至少能混口饭吃。”

李惟贤略带惋惜的看了一眼那孩子,正准备离开,那孩子却忽然对他行了一礼,他的方向背着李迩安,所以她并不知道对方到底说了什么。

只是见内侍和李惟贤都瞬间露出惊讶的表情。不一会儿,李惟贤便小跑着到了父亲身边。

父亲就在马车附近,所以这次迩安听清楚了。

那孩子并不是自愿进宫或孤苦无依下只能进宫,而是被他的舅母和当地县令勾结着给卖了的。

那孩子还有一兄长在东京城内的酒楼替人做事,母亲和舅舅在瘟疫中接连丧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