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零、平定北境(2 / 2)

子弟中,千挑万选了个不怎么出众,却还看的过去的……

若是新科状元郎再尚主只怕言官的折子就要铺满紫宸殿了

欧阳修揉了揉太阳穴,觉得脑门一阵恍惚,他现在十分能理解当年文彦博和韩琦的感受了。

今科他最看重的两个学子。

苏轼,因母丁忧,还没来得及出头就回乡了。

丁忧也就罢了,总有孝期满回来的时候。

若是尚主恐怕就要跟梁元亨一起去编书了。

虽说也有驸马都尉在公主死后,被重新重用的例子。但看镇国公主那气色那体格,只怕王韶未必能活得过她。

只是看着二人的样子,分明是两情相悦,定了终身了。一个劝不动,另一个也不好劝。

欧阳修思索一瞬后,便干脆趁着众人开口前,持笏上前,道“官家,此事大喜啊!镇国公主若非为了北境安宁,也不至于年近三十还未待字闺中。难得王韶年岁相当又未婚配,此次守城又和公主并肩作战,默契十足,男才女貌,天作之合,实乃良配。”

王拱辰和欧阳修向来不对付,见他支持,少不得要出来反对两句。虽然他也觉得公主一大把年纪了还没嫁人,好不容易有了个心上人,若被拆散,有些可怜。

又想着王韶也算是欧阳修的门生,若从此出不了头也好。

便瞥了欧阳修一眼,出列,道“王韶状元之姿,王佐之才,又有《定边九策》真知灼见,字字珠玑和镇国公主却是良配,堪为驸马都尉。”

王拱辰话音还没落,欧阳修便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连忙道“什么驸马都尉?官家的女婿才是驸马都尉,镇国公主虽因功受封,但却是姓李的,她的夫婿可不是什么驸马。”

这话可以说是很强词夺理,不要脸了

只是本朝驸马不任实职是为了防止皇戚干政,李迩安虽封公主,也是皇后养女,但并未入玉蝶。自己都不算是皇室中人,她的夫婿也自然不算是皇戚。

加之李迩安的父兄虽都在外派中,但也有不少故旧在朝堂上,早知李家为了这个女儿的婚事操碎了心,便少不得要帮腔几句。纷纷加入欧阳修一方的辩论队。

几番唇枪舌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得王拱辰等反对派觉得若自己再反对这门亲事,便是迫害国之功臣,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最终在官家的定夺下,拍板定下婚事。

巧的是,经过钦天监卜算,和官家挑选,最后定下大婚的日子,竟正好是来年二月十二的花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