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了一份好工作,总是很让人眼红的。不是这次也会有下次,总会有被旧事重提的时候。
姜瑾年知道,在这个环境下,想要保全家人,只能如此。
申请很快被批准。
这一次离开,姜瑾年不再忐忑。他的身边有母亲,有妻子。
离开前他给姜小六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要去的地方。让他不必担心,并告诉他安顿下来后会再跟他联系。
依旧是敷阳山。
当年和他一起来的人还有一些一直留在那里。他们对于姜瑾年回来这个地方,觉得很意外。毕竟,离开了的人,谁又会想要回来呢,何况是当初在这里差点没了命的人。
只是他就是回来了,而且下达的文件还说他是主动回来的。
问的人多了,姜瑾年便解释说是想要成长。
他也确实和上次来的时候不一样了。虽然他和他的妻子看起来的村里的人格格不入,但却真的融入到了这里的生活。
虽然农活做得还是没有乡亲们好,但却一点点的在进步。闲暇的时候,他会拿出《语录》,教村里的孩子们认字,教他们算术。
李迩安因为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成为附近十里八乡最出名的大夫,人人都知道她可以用最少的药最快的治好病。谁都想活,谁都不会想要得罪能救自己命的人。
所以李迩安总是能分到一些轻松的活必如带村里唯一的一头耕牛找草吃简称放牛。
而缠了小脚的老太太是不用强制干活的,虽然分的口粮少些,但有李迩安和姜瑾年在,也不会饿着她。
秋收后,看着不怎么理想的产量,李迩安又干起了老本行。找大队长商量了一下,跟上面批了一小袋种子。
这辈子有法术的加成,改良稻种变得更加容易。
秋收后就是农闲,除了各自整理一下自己门前种的一小洼蔬菜,人人都有了许多时间。
李迩安小小的暖棚前,每天都有不少来围观的人。
每个人也都发表者自己的意见。
从一开始“大冬天的种什么粮啊,能出来就有鬼了。”
到后来“居然发芽了?!我看也长不大哦,整天这么盯着烧,控制温度,浪费时间,到时候长成一捧秕谷子呦。”
再到“长这么高了啊?瑾年媳妇也不容易,就算没成也就是浪费一把谷子,还不够熬一碗粥呢算了算了,别说了。”
直到最后整个大队的人都互相传着“你去看了没?那穗子,饱满的都快把稻杆压弯了!这种子要是种在咱们地里,那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