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活路(2 / 3)

高校之洛清宁 赤灵01 3323 字 2021-11-03

独黎苗寨的人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对姚苗医夫妻二人,都心怀感激倍加尊重。有了这件事情后,淳朴的苗寨人都一致同意,让他成为众人爱戴的新一任村长。

姚婆婆的父亲这个异乡人,由此改姓了苗寨的姚,寨子里的人都尊称他为姚先生。

独黎苗寨居然不去求大户人家,而是另外找到了新的活路,这一举动,让对方极为恼火。大户人家将姚先生视为死敌,想尽办法要搞黄这条新商路。

毕竟大户人家有钱有人脉,他很快联合了那两个镇上,一些被苗家客栈抢了生意的商家。偷偷将苗寨特有的很多山货野味,低价给他们,让他们跟客栈开始恶意竞争。

苗家客栈里的苗人厨师,手艺都是姚先生半路所教,厨艺并不是很好。因此,他们做出来的食物,谈不上如何美味惊艳,更多的是靠苗寨稀少新颖的食材,招揽来客人。

当其他恶意竞争的商铺,有了跟他们相同还便宜的食材和货品后,苗家客栈的生意,便一落千丈,眼看就要关门大吉。

姚先生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他仔细研究了这两镇子的交通情况、人们的喜好和习惯后,决定减少客栈的客房数量,转而增加吃饭的桌椅。

并且亲自出马,利用当地的食材,做了几道堪称经典的菜肴,以此来镇住苗家客栈。

其中一道菜,就是日后苗家客栈最出名的招牌菜,苗家酸汤鱼。

姚先生当初做这道菜,为了避免跟其他人雷同,他采取的做法非常繁琐,用料也极其讲究精细。

首先,是熬制特殊的酸汤,苗人通常的酸汤,分为高酸汤、上酸汤、清酸汤等等。

不过姚先生作为外乡人,觉得这些酸汤都有些怪异,口感不够出挑好吃。

所以,他跑遍了附近几十处泉眼,才找到一处口感最为清冽甘甜的泉水。然后,又找到当地最软糯香润的新糯米,将二者细细研磨混合,调配出了最恰当的比例。

接着,他和姚苗医上山,采摘山顶一种极其稀少罕见的植物百灵草。这种草长得像蒲公英,却是非常难得名贵的调味料,将它晒干磨粉后混入汤中,就能使汤的口味非常沁人心脾。

第二步就是选鱼,剃鱼骨熬汤,再做鱼片。

这次姚先生选的是一种寒潭底的麻鱼,该鱼只能在水质非常清澈的寒潭中存活,且仅吃鲜活的鱼虾和水草,鱼身刺少肉多皮薄,烹制起来味道着实鲜美。

他将这鱼破肚,去除鱼鳃鱼鳞后,将清理干净的鱼身,用锋利的厨刀切成厚片,放入特殊的米酒生粉腌制。

再将鱼头、鱼尾和鱼骨切段,用小火热油精心煎至这些鱼段,待至两面微黄时,倒入泉水糯米汁和各种调配料,小火慢炖一段时间。

等到汤汁粘稠香味四溢,将鱼段、调料等物取出,只留干净的低汤,再加入切好烫好的配菜和腌制好的鱼片,开大火翻滚后,马上盛盘撒辣香菜碎,浇滚烫的热油。

姚先生秘制的酸汤鱼,在苗家客栈上桌后,镇上的人觉得整条街,都是鱼香四溢,惹得众人垂涎不止,吃客们蜂拥而至。无论周边的店铺如何照做,就是做不出他那个味道,也调不出那种口感的料汁。

有了这道招牌菜,姚先生更是对食物上了心,他很快又做出另一道勾人心脾的主食,三色饭。

三色饭,顾名思义就是主食米饭,有三种颜色。

那时候独黎苗寨的人们,会在农历“三月三”时,做类似两种颜色的饭。目的是为了祭祀自己的祖先,敬奉所谓的神灵,而他们通常选择的颜色,也仅仅有黑、红两色。

姚先生吃过这饭,受到了启发,又想起自己在京城时,常吃的甜食八宝饭。因此,他便独具匠心的尝试,从深山里采来各种有颜色的植物,例如元宝枫、红蓝藤叶、黄姜等,放水浸煮,捞出叶渣色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