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无比浓重的阴寒之气随着水浪波涛汹涌冒出。 阴森之气随风席卷八方冲天而散,百丈方圆之内,气温随之骤降,沈默身上冒出了一层鸡皮疙瘩。 沈默恍然大悟,原来天柱山外的阴煞之气,就是源自这里。他看了一眼任平生,后者神色凝重,却不说话,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而后默然朝着那方水潭走去。 沈默跟在后边,开始四处打量周围环境。此处位于天柱山腹,因为盆地的特殊地势,所以就让这山腹形成了中空形态,抬眼上望,山顶高有不止千丈,当空冷月倾泻而落,将这处盆地尽皆笼罩。 而盆地周围山势却是陡峭无比怪石嶙峋,直从山底延伸至山口,有一种古怪的向天冲泄之势。沈默突有所思,料想这种山势必定就是那火山喷发时所形成。 不多时两人先后来到水潭边上,此时水潭又复归平静,月光下泛起层层涟漪。任平生双手负背,站在水潭边看着中心那根黝黑石柱。 那石柱露出水面高约十丈,有六七个成年男子合抱粗细。通体黝黑如墨,怪石横生。石柱之顶,隐隐有一道灵气汇聚,但气象却是极为微弱。 沈默看了片刻,忍不住问道:「前辈,莫非这就是那根大地之柱?」 任平生点头道:「不错。此地就是由那逍遥子传名的大地之柱了。」 沈默却皱眉道:「依前辈所言,大地之柱是汇聚所有地脉灵蕴的所在,可为何现在这里却满是阴煞之气?」 任平生神色凝重,缓缓道:「上古有帝曾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道理用来形容此地之情形也是相同的。」他吐出一口气,又缓缓道:「天下万物,都始于阴阳。阴阳平衡,方得自然。然而此地已经开始阴阳失衡,所以才会有如此强烈的阴煞之气。而大地之柱受阴煞侵蚀,灵蕴已近枯竭,快要控制不住这方天地之境的运行了。」 沈默听得一阵愕然,皱眉问道:「如果此地的地脉失去阳气灵蕴,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后果?」 任平生默然片刻,而后缓缓道:「地脉就如同人体经络,一脉堵则百脉损,百脉损则人必有恙。如果大地之柱失去地脉之气导致崩毁的话,汇聚在此千万年的阴煞之气就会窜流而出,如此一来,天地之间必将生出一场大病。」他说话的时候,目光始终盯在那根石柱上未移动分毫。 沈默不需多作思考,便能理解任平生所说的「大病」是什么意思。天地之间的大病,无非就是由无法预测的各种灾祸开始——四季失衡,气候紊乱,地震瘟疫,旱涝不均。继而民不聊生,世道动荡,随之天下刀兵四起,山河倾覆,血染千里。若说人有病,无非就是个人生死,但天地有了病,那关乎着的,就是千千万万人的生死了。 沈默自小跟随元武宗,而元武宗因鬼隐门剧变,心境大受损伤,故而心灰意冷,对一切都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只求顺应缘法随遇而安。而他的两个门徒萧易和沈默亦受其影响,对 天下兴亡之事本无太大感触。现在沈默听到任平生一番话,由微入细的思量之后,不由联想起儿时那一场家破人亡的惨剧。如果不是因为那时世道不宁发生战乱,他一家数十口也不会因此被一帮乱兵屠杀殆尽。这件事一直都是沈默心中永远无法忘却的悲痛,当年虽已亲手杀死了凶手,报了灭门血仇,但此刻再度忆起,仍是觉得一股强烈的仇恨和悲痛之意从心头冲涌而起,令他额头青筋暴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忽而一阵阴森之气扑面而来,沈默打了一个冷颤,才恍然回神,方知此地关系重大,难怪以任平生这等绝代高人,也为之愁眉不展了。 沈默吐出一口浊气,试探着询问道:「此地既然如此重要,前辈可有应对之法?」 任平生这才收回目光,取出那颗聚灵石,手背上有青筋一凸。他看着那颗汇聚了残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