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的儿子,楷书的爸爸。这么说够直白了吧?
隶书不但是楷书的爸爸,也同时是行书和章草的爸爸。
行、楷和章草都诞生于隶书,是同胞三手足,彼此没有多大传承关系。
而现在我们所写的草书被称为‘今草’。它不是出自行书,是由章草演变而来。
‘隶’解释为附从,辅佐。隶书是为辅佐篆书而生的。秦末开始流行隶书,经历了两汉,一直到两晋。
两晋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书法形成规则后,隶书逐渐‘功成身退’,楷行草这些更易书写,更符合人们审美的新书体逐渐进入主流。
这时期堪比书法界的‘工业革命’。从‘晋唐’开始,正式拉开了中国书法大时代的序幕。
书圣王羲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成长的:隶书老而未退,行草初诞新生。可想而知,他的笔意中怎么可能没有隶书的影子?那些珍贵的‘王羲之笔意’的源头就是藏头护尾,充满力量之美的‘隶’!
所谓‘笔意’,它的外在表现可以简单理解为:笔法、结构、章法。
关于结构,杜守义已经有了一次顿悟,并且找到了小篆的学习方向。
经过今晚,他又找到了‘力’。在笔法上的领悟不下于一次小‘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