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鹅城(2 / 4)

旎。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秦汉以来号称仙山,史学家司马迁把东樵山比作“粤岳”,是华夏十大名山之一。它又是华夏道教名山,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与南海县境内的西樵山并称为南粤二樵。是华夏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东樵山闻名于世。

东樵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东樵山共有432座山峰,较有名的有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其中飞云峰是主峰,海拔1296米,因为高耸入云而得名。东樵山共有980多处飞瀑名泉,着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崇的卓锡泉等。东樵山还有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东樵山-华首·寺

华首寺华首寺也叫华首台,它位于东樵山的西南面。华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二十六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有500真人汇集此地而得名于华首寺,明万历年间,东樵山香火旺盛,有十八寺,而华首寺被列为“第一禅林”。原有的鼓楼、钟楼、大殿在文革期间都被砸毁,只留下残墙断壁。直到1987年才由港岛同胞关耀昌先生募集巨资重新修建。新修建的华首寺有1万多平方米,游览时间需要1个多小时。主要佛教建筑有:望海观音、天王殿、万佛塔、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等。华首寺不仅佛教历史悠久,而且自然景观和摩崖石刻也数不胜数,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是“领南第一山”和“闻钟发省”。而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是“飞云溅雪”瀑布和千年银炼古树。

继续阅读!

东樵山--酥醪观

酥醪洞在罗山北面、浮山南面的深山幽谷之中,被称为“神仙古洞”和“洵栖灵之奥区、修养之福地”。而是洞中的佳境,后倚青山,前临荷沼、旁有两山,左台右亭十壮观。它为葛洪北庵旧址。葛洪仙逝后,北庵日渐颓废。唐宋年间道人在北庵旧址建观,并取观名为酥醪观。由于年久失修,观宇渐颓。于民国时期,由酥醪观住持四十余年的张寓泉与道中同人“募集巨金,重修殿宇”。于庚午年(1930年)五月落成。道观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正殿墙有《重修酥醪观碑铭》、《重修酥醪观碑记》、《酥醪林园种梅书》、《奉宪严禁碑》等碑文。殿内供奉雷祖、吕祖和葛祖。正殿向天井伸出8米长宽4.75米的亭参,是主持训示徒众打醮传经之地,天井内有百年古茶树。观内存有清代“聚宝炉”花盆和蒋、济堂、廷楷曾睡过的古道床。

东樵山-黄龙洞

黄龙洞位于东樵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是东樵山着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宫的所在地。清代康熙年间,冲虚观道士张妙升到黄龙洞开创了崂山派的独立道场并取名为黄龙观。文革时期黄龙观完全被冲毁,留下残墙断瓦。至1992年,当地高层切实地落实了各项宗教问题。在当地高层的应邀下港岛道教青松观长侯先生耗资巨额重建黄龙观。经过多方努力,黄龙观终于在1997年10月得以竣工。重建的黄龙观总面积为多平方米。重建的黄龙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成为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主要道观之一。

东樵山风景区-冲虚古观

冲虚古观该寺建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苏省句容县人葛洪所创建,此观是他当年在东樵山开创的东、南、西、北四座庵堂的南庵,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