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缔造了一座室外桃源的原始村落。
南长滩村地处中林市较西头的深山里,南长滩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在河南岸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长滩,称为南长滩。南长滩村四面靠山,一河环流,形成弧形半岛,像一块翡翠镶嵌在褐色的石头和黄色的河水之间。黄河湾中的这195.4平方公里的南长滩村,因为大山阻隔,出入十分不便,所以始终保持着幽静、醇厚、古朴的耕作和生活方式。
如今南长滩村里还保留着史前岩画、古代水车、秦代长城等历史遗迹,河滩边生长着三、五百年的梨树和枣树,每到4月中旬梨花盛放的时候便是南长滩较美的时刻。
奔腾的黄河,给了南长滩人闲适悠游的生活;大山的僻静,塑造了南长滩人质朴厚道的性格。
由于交通不便,村民收入有限,这个村落至今70%以上的建筑还是从前的土木结构式房屋,均为传统的“四梁八柱”建筑,村里还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十余间清代民居。村落巷道很不规则,狭窄而交错,但高低相连,每家互通。
美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南长滩旅游业的兴起。近年来,在企业的帮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南长滩修建了石板路、通上了自来水,按照古村落的风格修缮了房屋,建设了具有西夏党项风格的‘拓跋寨’,地方风味、农家食宿的接待方式正在增强。
南长滩村至今还保存有古老的祭祖活动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刺绣、剪纸、擀毡、造醋、木匠、羊皮筏子等制作工艺,南长滩村古老的文明与此处幽静的自然风光伴着滚滚的黄河水相依相生。
南长滩村有常住人口720人,大都姓拓(当地人念ta一声)。据考证,公元1223——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在灭亡西夏国的过程中,西夏党项贵族拓跋一族逃难于此,依托黄河的滋养和大山的隔绝而生存下来。至今,村子还保存着拓跋一族完整的族系。河水沉积所形成大片河滩成为村子繁衍生息的重要支柱,祖祖辈辈在肥沃的河滩上种下梨树、枣树,成为历史的见证。目前,300年以上的老梨树有近200棵,200年以上的枣树有1000多棵。每年4月,梨花绽放,竞相吐蕊,如同飘雪,与沧桑的古村落一道,成为了黄河边上独特的景观。”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听着薛梅的长篇大论,我不由得赞美道:“听着薛局长介绍你管辖范围内的事是一种享受啊!”
我把车开到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渡口,显然国营的摆渡船早已没人。现在只有找私人摆渡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亮着灯光的房间,看到这间房子的外面墙上挂着一块木板,上写:摆渡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收费标准:每人每次50元。既然房间里亮着灯,说明里面有人。
我在这间房子前面停好车,示意薛梅坐在车上。我下了车,走上前,轻轻敲敲门,没反应。我再次加大力度敲门,里面爆出一个大嗓门:“这半夜三更的,谁呀?找谁?”
我说道:“我们想过河!就找你!”
里面半天没动静。过了许久那个大嗓门说道:“这么晚求了,还有人过河?晚上不摆渡!想过河明天再过吧!”
我说道:“我们就想现在过河!我可以加钱!”
有人把门打开了,我随即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味,看到是两个男人在喝酒,房间里烟雾腾腾。开门的这个男人有五十来岁,在灯光下看出他脸色黑里透红,那是长年在太阳下风沙里过活留下的痕迹。我连忙从身上掏出一盒中华烟,弹出一支递了过去,同时我嘴上也叼了一支,打着火机先为他点着又给我点着。
他看见我的中华烟时,眼光亮了一下。在我为他点着后,连抽了几口,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问道:“你要过河?一个人?”
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