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后立在边儿上。功夫不大,刘总管便带着杨次山穿过长廊来至近前。毕竟这儿是后宫,杨次山虽是娘家人,也得得了圣意后,在宫人的陪同下才好见娘娘。
见面时,礼节不可少,杨次山先是躬身施礼,随后桂枝亲自上前将其扶起,二人这才对面而坐。
用过茶后,杨次山轻叹一声,似乎有些话到了嘴边,但又不知道如何说出来。
桂枝瞧了出来,将茶盏放下后,开口问道:“大兄想说的,或是当今赴京学子之事吧?”
选拔人才,为朝堂注入新鲜血液,是保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所有的官员都是经由世家或是名门举荐,那朝廷里将会派系横生。虽然南宋自移朝之后就一直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但两派系之间一直处于制衡状态。
可韩侂胄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制衡。
作为一个经济繁荣发展和文化生机勃勃的朝代,大宋其制度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过宗室势力的过度庞大,使得中书省以及皇帝需要在管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一不留神,朝中就有可能会爬满蛀虫。
宋承唐制,宗王尚在襁褓中,就已经被授予封地和爵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这也恰好证明了一点,朝廷并没有把机会留给普通的贫民百姓,就算是寿皇在世时,宗室子弟参与科举考试的现象也已经司空见惯了,甚至可以说如今的朝廷内部,出自世家的官员就占有十之七八!
曾就因为科举制度出现纰漏而被放逐了大半生的杨次山,自然是为此而来,甚至他对此心中十分不满,若非职位微薄,他想必是定要在大庆殿上进言的。
却见杨次山愁眉不展,连连叹息后道:“国子监近日求题于圣上,可奏折大多直接被中书省打回,可惜千万学子不远千里赶赴京城,却困于囹圄,进退维谷,实乃天下文人之大不幸!”
“兄长这些话,在这儿说说也就罢了,切不可在外提及,恐招人非议。”桂枝摇了摇头,无奈道。
杨次山自然清楚,这些话他从不会对他人谈,可眼前这位是自己亲妹妹,方才也是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才一吐为快。
二人沉默片刻后,杨次山转开话题道:“近日你过得如何?先前的事儿,为兄有所耳闻,一入宫门深似海,这皇宫大内竟然也危机四伏,你可要照顾好自己!”
莫说杨次山,桂枝早就对此深有体会了,只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竟然就遭了毒手。
这件事儿没有过去,虽然曹欣如今不受宠了,但这条命,她早晚要还。
却见桂枝淡淡撇手,片刻后正色道:“且不提这些了,此番请兄长来,是有件事劳烦,有一位大人本宫想见见,需兄长筹谋一二。”
“何人?”杨次山不解。
他虽然靠着桂枝在朝中得到了一官半职,但始终也不过是闲人闲差,平时能接触到的达官贵人少之又少。
桂枝淡笑一声,片刻后指尖沾茶水在桌上写出三字:“史弥远。”
“史弥远……”杨次山念了几声,眼前突然一亮,似是记起了什么,又忙道:“你是说,国子监此番主理学子考核的主考官,史弥远史大人?”
见桂枝轻轻颔首,似是默认,他若有所思地沉吟起来:“倒是有机会一见,可我与他素未谋面,若唐突拜访,是否不妥?”
“无碍。”桂枝点了点手,示意一旁的蔡奚琳上前,后者不知何时手中端了一个匣子,其中之物不明。
“此中之物,可代为赠与史尚书,若他看到后仍不愿来见,那便作罢。”
看着匣子落在手中,杨次山沉吸一口气,虽然史弥远是这一次国子监主考官,但同为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