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舍我其谁(2 / 3)

核心的权利是生存,可活着都不行了,谁会考虑我是秦人,不能反抗呢?秦国遗民乐颠颠地迎接了他们新的君王,即便那只是一个亭长。

军功爵的存在也是一个大问题,只要我立功就能受赏,那么何必在意我忠于的是谁呢?他们眼里的秦不过是施展抱负的地方,并不是无可替代。

士人是没有国籍的,那个君王给了他们想要的,他们就为谁效忠,变节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新法一直强调要忠于唐和唐王,王是不可侵犯的存在,赏赐与刑罚都来自于王。

赵婴难得露出愁苦的表情,他生的好,便是悲苦也动人。

“太子,这就是唐国的困境。大王已经做到他能做的一切,剩下的就看后人了。”

剑珣一下子缓不过神来,她原来只知道唐国变法后迅速打了胜仗,却不知其中隐藏着足以拖垮整个国家的祸患。

“老师,所以才有移民之策,原本的羁縻不能保证新占领地区的忠诚。”

“因着梦境,我看到了只有新法才能统一,也看到了新法的后果。”

“我们是看不到那天,可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办法,不能让他们面对焦灼的天下束手无策。”

剑珣也是一脸忧愁,几个月的军队生活将原本白净的脸晒的黝黑,配上平庸的面容和男装,更显不出她是个姑娘。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维护新法和格院,慢慢蚕食六国,并且宣扬新法的好处。”

赵婴抚掌道:“太子果然聪慧。你要记得,打仗从来不是全部,那只是很小一部分。”

“天下一统我们都看不到了,不过那卷法令一定要传下来,能给唐国续命的秘密就在其中。”

剑珣突然想到了什么,她焦急道:“老师,你没有说外戚怎么办?各国之间王族联姻很是寻常,唐国目前也有梁国外戚为官。不止是梁国,还有卫国,虞国等等,他们会放任唐毁灭宗庙吗?”

“当然不会,他们会拼命阻止,而且会铤而走险,发动叛乱。”

“可他们也是必须存在的,他们能在唐国为官证明了唐的气度,同时他们的身份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六国之人才会归附。”

“我也不知如何做才能消除外戚,除非唐王以后的宫妃都是贫家出身。”

昌平君叛乱证明了士人和百姓可能不在意国籍,可贵族很在意。

没有故国,他们的贵族身份和特权都无所依存,所以反秦急先锋都是王族和旧贵。

赵婴这些年一直在给唐国打补丁,他把能看到的隐患都提了出来,并且一一给出解决方案。

可问题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你解决一个,难保不会冒出新的来。

如果想要军队的战斗力,军功爵是必须的,可这也带来了更大的反抗情绪。

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能维持国力都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更何况要让它一直上升。

“老师,怪不得你们总是很忙,原来一个国家的复杂程度竟是如此。”

剑珣有点理解唐王了,国家真不是好管的,到处都是问题和麻烦。

当然,她也不会因此承认唐王是她的父亲。

“所以别怪大王,他太忙了。我们一直想实验出一个完美的策略,可总是不成。只好在新法的第一条写下要顺势而变,给了后人进行改革的依据。”

赵婴不想承认自己的无力,可他也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还是找不到万世之法。

他强忍着病痛和疲累,为唐国呕心沥血,是为了梦中那个万世一统的构想,可如今,他和唐王的生命都到了最后。

赵婴的身体在多年操劳下也要油尽灯枯,他一直坚持,不愿喊痛,不肯显露出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