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6 / 7)

一个物质,那么当根尘相应的时候,这个明了的心就出现在中间。这个就是我所谓的中间。我们解释一下。

前面我们讲说:“心生故,则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则随有。”前面阿难尊者是认为这个心的自体在哪里呢?就是我这一念心去攀缘花的时候,我的心跟花一接触,“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我的心跟花接触的时候,就在花的地方出现我的心。我今天耳朵听到声音,当我听到了声音,我的心就在声音的地方出现。它是在心跟境结合的那个时候出现了;当外境消失掉,那个心也消失掉。但是阿难尊者他没有说消失掉,他认为这个心是有自体的,所以他才会讲到有处所。

前面所说的“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是心境和合的时候,在相合的地方出现。这个地方是不同的。这个地方是说,当我的眼根去接触色尘的时候,它的中间产生了一个心体。中间,眼根攀缘色尘的时候,它有一个中间的位置,这个地方把心创造出来。而这个地方就是我心的一个处所,也是我心的自体。阿难尊者的中间是这个意思,跟前面不太一样。

癸二、正破

【第九讲图五】

好,我们看佛陀怎么破。这地方有四段,正破。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佛陀说啊,假设你这一念心在根、尘——眼根跟色尘的中间,那么这个明了的自体它是兼二?还是不兼二?所谓兼二,就是说你这个心的自体是兼带根、尘两种。也就是说,它的体性是包含了根尘两种?还是它不兼带,它离开了根尘,另外有一个独立的自体叫中间?提出这个问题:是兼带,还是不兼带?

我们看兼二的情况,兼带的情况。假设你这个中间的心体是兼带了根尘二种,那就产生一个过失,所谓的“物体杂乱”的过失。物是色法,它是一个所缘境;体是心法,是眼根。眼根跟色尘的自体产生杂乱。为什么呢?因为“物非体知”,因为物这个色尘它是无情的,它本身没有明了性,所以“物非”。“体知”,我们的心这个眼根是有情的。有情当然是有了知功能。所以“成敌两立”,有情的眼根跟无情的色尘,是对立的。一个是有情,一个是无情,你这个中间产生心体,你又把这两个全部包含在里面。不可能!你要么属于有情,要么属于无情。你不可能说我这个心体既是有情,又是无情。不可能!因为有情跟无情是成敌两立的,色法跟心法这两个是对立的,所以兼带二种是不能成立的,你一定要选一个。

如果说我不兼带,我也不兼带色法,也不兼带心法,这也有过失。兼二也不成。为什么呢?“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非”就是离开,离开了有情的知跟无情的无知,就没有体性了。我们所有的世间法只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有感情的,有感觉的心法;一个是没有感情的色法。没有第三种情况。你说,我也不是一个有感情的,也不是没有感情的。不可能,没有这回事情。佛法只有色法跟心法,物质跟精神,没有第三种东西。所以离开了知跟不知,已经没有其他的体性,那这个中间到底它是以什么为相?所以你说我不兼带色心二法,也不能成立。所以说在根尘的中间产生心法,无有是处,这个自体不存在。

我们一再地讲自体不存在,大家要注意这个观念,不是指它的作用不存在。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根尘一碰撞就会产生一种心识。本来是没有,为什么会有?因为你眼睛去看它,就有了,你眼睛一看就有了。眼睛一看到佛像的时候,就有一种虔诚恭敬的心出来。你看得越久,这个心就造作越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