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入就是六根。六入跟十二处就是把色法开出来,合心开色,把色法开出来。这个六入为什么叫六根呢?因为六根能够摄入六尘,它能够把六尘摄入,来受用六尘,叫六入。
“从十二处”,这个十二处就包括了内六处跟外六处,内六处指六根,外六处是六尘,根、尘叫十二处。
“十八界”就是色心俱开,就是根、尘、识。为什么叫“界”呢?因为根、尘、识各有各的界限,眼根只能够去攀缘色尘来成就眼识,耳根只能够攀缘声尘来成就耳识。也就是,根、尘、识各有各的活动的界限。眼根不能跑到声尘去的,不可以。每一个根、尘、识都有它的界限。
总而言之,这以上的身心世界,整个相貌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在整个清净本然的不变的体性当中,我们讲不变而随缘。什么叫随缘呢?当我们的业力成熟的时候,就显出一期的身心世界来受用。当因缘别离的时候,这个身心世界就觅之了不可得。比如说,我现在这个释净界,你可以看到我的假名、假相、假用。你看我有我的释净界的色身,我有我内在的思想、我的感受、我的意识的分别。但是经过几十年后,我的身心世界呢?业力释放完的时候,我释净界的身心世界就完全找不到了,你再也找不到了。这个就是所谓的因缘和合而显现,因缘别离而消失。这就是所谓的随缘义。
继续阅读
在整个随缘当中,其实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生命是变化的,但是变化当中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它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那么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我们在三界当中是来来去去的,一下子到天上,一下子到人间,一下子跑到蚂蚁去,生灭变化的,好像客人一样。但是这个客人当中,有一个主人是不会变的,就是这个如来藏性。
这个如来藏性,圆瑛法师说,如来藏性是具足四种功德:第一个,常住。常住的意思就是它本无去来。你在三界来来去去,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是没有去也没有来的。第二个,妙明。这个妙明什么意思呢?它不属于迷悟。它不是迷,也不是悟,所谓的迷跟悟都是生灭法。妙明就是它没有迷也没有悟,所以它永远不变。第三个,不动。就是它无有生灭。第四,周圆,表示它是周遍法界。它是常住、妙明、不动、周圆的一种“妙真如性”。“妙真如性”是总结,它是一个微妙真实的本性。
所以说,我们看人生要看两部分,我们要养成看两部分:一个是变的东西,一个是不变的东西。就是我们讲即空、即假、即中。当然我们先找到不变,从不变的地方再去创造一个变化的东西。先找到不变的家,然后从家里面再出来。
我们看最后总结。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一段,禅宗开悟就靠这句话了!在真实的心性当中,其实我们去找说,我们色身“去来”——来,死掉又去,又回到本性;从本性又出来、又去。或者说你是迷是悟,或者说你是生是死,其实从清净的本性来观察是了不可得。那只是一种虚妄相,永远不会干扰到你的真实本性。你生命不断地变,一下子变成蚂蚁,一下子变成人,一下子变到天人。不管你怎么变,你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就是那个真实的心性,它永远不会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总有一天可以成佛的主要的理由。因为你不管造什么大的业,对它都没有影响。假设我们的业真的会染污清净本性,那完蛋了,没有一个人能够恢复清净,那就完了。
所以这个地方,“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这一句话,蕅益大师倒是有很多很多的开示,都讲得非常好,诸位可以去读一读。我们讲出其中蕅祖的一个观念来说明一下。
蕅益大师说,流转三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