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知跟我有关系。那么这样子就来救这个“何预于汝”这一段。
看佛陀怎么破。说,好,你说这个香臭之气是你鼻根产生的,如此一来,这个香臭两种流动之气就不必生于伊兰树跟栴檀木。伊兰树是世间上最臭的树,它那个臭味发动出来的时候,四十由旬都可以闻得到。但它的花非常的美丽,是红色的,要是有人去吃到它的花,吃到它的果实,当下颠狂而死。这是一个最臭的,它那个味道就像死尸一样,四十由旬都闻得到。相反的,世界上最香的就是栴檀木,它点燃小小的一铢,在四十里内都可以闻其香气。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既然你的鼻根能够产生香臭之气,那么香臭之气就不必生于伊兰树跟栴檀木,你鼻子自己可以产生。佛陀先作一个按定跟假设,这以下再正式地破。
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
既然香臭之气都是你鼻根产生的,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假设香臭两种的东西不来你的鼻根的时候,你说你可以产生香气,那你去嗅闻你自己的鼻根,到底是香还是臭呢?事实上,臭就不是香,香就不是臭,这两个东西是不同性质的。你一个正常的人是可以同时闻到香,也可以同时闻到臭。而这个香臭的味道是你产生的,而且你都能够闻得到,那表示你一个人就具足两个鼻根,一个鼻根产生香气,一个鼻根产生臭气,因为香臭体性不同嘛。你的鼻根能够产生香臭,那表示你有两个鼻根。那么“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这样子讲,请问我成佛之道的人,就有两个阿难。那么“谁为汝体”呢?谁是真的阿难,谁又是假的阿难呢?所以这个不合道理。
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事实上鼻根只有一个。那么这样子讲,鼻根能够同时产生香,也可以同时产生臭,那表示香臭两种气味应该合为一体了。臭已经变成了香,香也变成了臭,两种差别的体性就变成不存在了,那么“界从谁立”呢?世间上香跟臭的界限又怎么安立呢?所以这不合道理。你说你的鼻子产生香气,是非常不合道理的。你为什么一个鼻子能产生这么多香气,而每一个香气的差别性都不同?这不合道理。所以我们说这个“了别性从鼻所生”是不合理的,它不能自生。
继续阅读
寅二、非因香生
再看下面的经文: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
前面是讲不自生,这个地方讲不他生。“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假设鼻识——我们鼻子的了别性是从香尘所生,那么如此一来,这个鼻识就应该以香为它的根本。佛陀先讲出一个譬喻说:“如眼有见,不能观眼。”说眼根产生见的功能,它可以向外看到山河大地、看到花、看到佛像、看到灯光等等,但是你的眼根不能看到你自己的眼睛,不可以。因为自己不能见到自己,眼不自见。自己可以看到别人,但是你自己不能看到自己。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先安立这个原则。
好,“因香有故,应不知香。”既然鼻识是因香尘而有,那么鼻识跟香尘已经变成一体的东西,那你就不能够去嗅闻香尘才对,因为你自己不能了别你自己。那这个地方就有两个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知即非生”。你说,诶,我鼻识能够了别香尘,那表示你的鼻识非香尘所生,因为香不自闻。你可以闻得到香,表示你鼻子跟香两个是不同的东西,才能够产生能所的作用。所以,知的话,表示鼻识非香尘所摄。
第二个问题,“不知非识”,说我的鼻识不能了别香尘。身为一个识,最大的功能就是了别香尘,而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