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些物质: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等等,那都变成不需要有味道了。因为甘蔗是甜味,乌梅是酸味,黄连是苦味,石盐是咸味,细辛、生姜、肉桂都是属于辣味,既然你舌根自己能够创造了别味道的功能,那这些味道就不需要了,不需要来刺激、来当作助缘了。
好,那这个地方佛陀就反问了:既然如此,你可以根据你的舌识来尝尝你的舌根,它是甜的,还是苦的呢?你舌根创造了舌识,那你舌识可以反过来去尝尝你的舌根。说是假设你舌根的体性是苦的(这个地方也包括甜的,就是有味道的情况),那么“谁来尝舌”?那么到底是谁来尝舌根而知道苦呢?因为舌识由舌根所生,那么舌识跟舌根变成一体了。要两个东西相互作用,一定有一个能所才能够尝味道。你两个变成一体,你根本就不能够去尝了,你不能够自己去尝自己。不合道理。
“舌不自尝,孰为知觉?”既然舌识不能去尝舌根,那么这个味道、这个知觉又怎么安立呢?所以说,你尝到舌根是甜是苦,根本自相矛盾。
继续阅读
好,假设“舌性非苦”,说是你舌识去尝舌根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味道的,“味自不生,云何立界?”那表示你这个舌识了别味道的功能根本不能建立起来。那么,这个舌识跟舌根的界要怎么安立呢?因为,身为一个舌识,它就是了别,了别外在的酸甜苦辣,而你了别的结果什么味道都没有,那你这个舌识根本不能安立起来。所以,从根而生不合道理,不能自生。
寅二、非因味生
我们看他生。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是外面有味道而生的。就是,你为什么产生了别呢?是味道产生出来的。好,如此一来,我们的舌识就变成酸甜苦辣的一部分了。那么这样子,“同于舌根,应不自尝”,就如同前面舌根的道理,你自己就不能去尝这个味道一样。你自己不能尝自己,那你怎么又能够去了别这个味道是有味还是无味呢?既然你舌识从味道创造出来,你就不能去尝味道了,自己不能够了别自己的。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
又者,世间上一切味道,所谓酸甜苦辣,并不是单一的物质所生,所以味道是多元化所生的,那么你所生的识体也应该多元化才对啊。既然所生的识是一,那表示这个味尘也应该只有一才对。所生的识是一,能生的酸甜苦辣的体性也应该只是一才对啊。那表示什么呢?表示咸淡甘辛这种味道都变成同一个味道了,都没有分别了。
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咸淡甘辛,它的味道的产生有三种情况:第一个是俱生,就是说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味道。比如说甘蔗与生俱来就是甜的,黄连与生俱来就是苦的,这叫俱生;第二个,和合生。和合生就是说,它是经过两个以上的东西和合。比方说黄豆跟盐巴跟面粉加以和合而产生了酱油,所以这个味道的产生是经过两个以上的物质的和合产生的,叫和合;第三个是变异生。变异生就是说,它是经过成熟的过程而产生的。比方说水果,还没有成熟之前是酸涩的,成熟以后变成甜的,这叫变异生。它有和合生味、俱生味跟变异生味。
那么,既然它所生的识体是一,那么它能生的味道也是一才对,应该没有分别才对。这个酸甜苦辣既然没有分别,那么这个识就不能构成识了,因为你尝什么味道都是一样,那怎么能够叫作舌识呢?识就是要产生差别了别啊。那么,这个舌识,舌味界,又怎么说以舌根相对味尘产生舌识呢?这三个界都不能安立。所以我们不能说他生,不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