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较温和,一个能够培养极乐世界心情的人,他就出现极乐世界的微风,你有各式各样的思想,这世间上就出现各式各样的风出来,跟我们内心的迷悟的思想是有关系的。
第二、跟你所造的业力有关系,你有什么思想,遇到什么因缘就会造很多很多的业,这个时候就把你心性当中本具的风大,就把它表现出来。所以佛陀说:阿难!你一个人去震动衣服就有一个处所产生微风出现,假设法界当中都去震动无量无边的衣服,就有无量无边的风在国土当中吹起。所以风大之性是周遍整个世界当中,哪有它固定隐藏的处所呢?你说它从哪里来,它就从法界中来,从无量无边的一念心性中来。
壬三、斥迷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个愚痴的凡夫跟外道,他根本缺乏大乘的观照力,所以心外求法,就把它当做因缘而生,或者自然而有,这都是虚妄的分别计度,只有言说相,没有真实的义理。所以你看,到了大乘的佛法,破因缘、破自然。我希望我们在破的时候,你要知道它所破的不是它的理论基础,是破它的自性执。因为因缘、自然,在日常生活我们有时候也会善巧运用,比方说我们中国的文化,在佛教没有传到中国之前,华人社会的立身处世之道,其实就是两个观念:一个因缘,一个自然,两种而已。
因缘的思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的孔孟之道。有人跟孔子讲一句话说:孔夫子!我讲实在话,你提倡周礼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你不可能成功的。春秋五霸每一个人要的就是把军队弄大,版图弄大,追求的名闻利养,每一个人都想称霸天下,你这种遵守礼法的礼节根本不可能实践。孔夫子说:我知道不能实践,但是我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孔孟之道是强调因缘的,他强调世间上要有所作为。因缘就是有所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你看到整个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它都是从因缘当中去建立他的人生观,有所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道家老庄的思想,是完全相反,他强调无为。你看老庄很强调自然之道,人不要去想那么多,做这些是多余的。他讲出一句话说:天道有常,不因尧存,不因桀亡。天道冥冥当中有它一定的规则,你不要多事,他不会因为尧,一个贤圣的君王出世而存在,它也不会因你一个桀而毁灭。你该怎么样,你就会怎样,你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用的。老庄的思想就是你生命当中只要做一件事情,顺其自然就好。生命的可贵就在于生命的自由自在,你去做这么多事,给自己弄这么多痛苦,结果你也很痛苦,别人也很痛苦。
这两种思想当然在我们华人社会,就构成一个有所为跟无所为的道理。这两个思想你不能说它错,你看我们有时候,你看我们处理人事,你看身为执事,学院出了事情你怎么办?你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有所为,马上办。但是有些事情你不能处理,越处理越糟糕。你干过执事你就知道,有些事情不处理比处理还好,因为时节未到,所以你必须忍而未发,待其时也,等待是一个很重要的智慧。因为因缘没有成熟,你越处理,它事情本来是一分变成三分。所以你不要以为无所为不重要,很多观念都在无所为当中,把事情让它自然化解掉。那到底事情是要无所为,还是要有所为?那就是看着办。这两种思想错在哪里?错在心外求法,他们两个没看到生命的真相,是错在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讲一句话很重要,说你:妙达无生,你讲空也可以,讲有也可以,空有皆是方便。
你今天把《楞严经》读通了,你看儒家思想,看老庄思想,通通是善巧方便。你看顺境的时候有所为,君子要能够把握你的好时机,开创未来,处逆境要安住不动,要以无所为,这个时候少动,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