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子,就是“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学过大乘佛法,我们会知道,现在这个相貌,我们并不是很满意。不管色身,不管内心,很多妄想,我们都不是很满意。但是这个相貌都不是我们原来的相貌,是很多的流转、生了很多的妄动然后才有的。那么到底我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开始去探本求源,说,那我刚开始是怎么样?当我们把生命回归到原点的时候,那我刚开始是怎么样呢?佛陀先说明,“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是清净本然的,在一念的清净心当中它寂静而有光明,光明而又不障碍寂静,就寂照不二。这个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先把我们这样的一个真实的面目标出来。这是第一段。
辛二、双破觉非明与不明
【图四】
看第二段,双破觉性是非明、非不明。身为一个觉性,它本身不是觉悟,它也不是迷惑,觉性是超越迷悟的。我们说佛陀是觉悟了,这是方便说。你说你觉悟,那你这个觉悟当中,是不是还有一个迷惑的对立呢?有对立你的功德就不圆满了。所以,身为一念心性,它不是明。这个“非明”就是说,它不是觉悟;“非不明”,也不是迷惑。超越觉跟迷的对立。我们看经文就知道。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这以下就开始来测试富楼那尊者对于本来面目的想法。佛陀说,正如你刚刚所认定的这个觉明(这个“觉明”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如果讲“明觉” 那就是一个无明妄想,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觉在前面的话是觉明)。佛陀说,你刚刚说这个觉明,觉性中有光明,光明中有觉性,这个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个观念是真实的本来面目哦。
这以下佛陀就提出一个问题:“为复性明,称名为觉”还是“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