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比较。蕅祖说:《普门品》是释迦牟尼佛介绍观世音菩萨果上的功德,不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说的,是释迦牟尼佛帮他宣说的。说观世音菩萨对众生有什么加持力?他讲了三十二应身,叫「普门示现」。
所以《普门品》它对观世音菩萨的因地,基本上是没有谈到。所以《普门品》的修学是偏重在事持,偏重在佛力加被这一部份,众生内心有障碍,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你心中有希求,然后跟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接触,“啪”!感应道交,去触动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力,然后我们离苦得乐。是偏重在「佛力」这一部份,心力(理观)这一部份讲得少。但是本经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讲到自己,从因到果修证的过程。因为修「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破除了身心世界的障碍,开显了真如本性,所以产生了三十二应身、十四无所畏、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楞严经》的「耳根圆通」它是从因到果,观世音菩萨自己宣说的,所以它这地方的修学包括事修,也包括理观在里面,每一个法都包括事修也包括理观在里面,《普门品》是偏重在事修,蕅益大师认为有这一层差别。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