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讲】(7 / 8)

化,最后消灭。那么这些有为的可作之法,到底有什么东西是不灭的呢?讲到这个生灭之法。

你看,房子盖了,几百年后这个房子消失掉了;一棵树生起来了,没有多久这棵树也消失掉了。这是生灭法。但是,我们终究没有听闻说虚空有烂坏的情况。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虚空是不能去创造出来的,它本来就没有生嘛。它本来就没有生,自然就没有所谓的变化,最后也就是不会消失掉。

这一段,蕅益大师讲到一个观念,他这一句话的观念叫作“汝当照明” 这四个字。蕅祖说,佛法的修学在于内心的觉悟,而这个觉悟一定要你自己去观照,别人不能取代你。你看佛陀说“汝当照明”,就是说,你应该自己好好去观察,不是我帮你观察,是你自己要观察。你观察什么是生灭的。房子是生灭的,树是生灭的,但是虚空是不生灭的。一种是可造作的,一个是不可造作的。先把这个观念讲出来,而且这个观念是你自己要去观察。

子二、示法 分二:丑一、简妄生灭相合可作喻;子二、依无生灭性合虚空喻

我们看子二,示法。这个地方的譬喻就正式地把它显示在我们的五阴身心,什么是生灭,什么是不生灭,把前面的譬喻显示在身心世界。这个地方有两段:一,简妄生灭相合可作喻;二,依无生灭性合虚空喻。

看第一段,简妄生灭相合可作喻,就是拣别这个虚妄的生灭,来合前面的可作之法的譬喻。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指妄总标;第二个,约义别释。

寅一、指妄总标

先指示妄相来作一个总标,什么是我们身心世界的妄相。

【图五】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其实这个地方跟前面有关系,就是观相元妄。只要你心中有一个相状,追求一个我相,追求一个人相,这个都是一种生灭的。比方说我们现前的色身:这种坚固之相是地大,包括肌肉筋骨;这种润湿之相是水大,包括我们的津液精血;暖触之相是火大,包括我们的燥热温度;动摇之相为风大,包括我们气息的运转,这个四大的相状。由此四大相互的缠绕、相互的作用而产生一个色身。

就是,你的内心世界是清净本然,怎么就有色身呢?就是你一念妄动以后有四大,四大相互的作用就变成一个色身,有了色身以后就“分汝湛圆妙觉明心”,就产生了区隔。就是,四大跟我们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相结合,就产生了六根的作用,就分成所谓的在眼叫作视,在耳叫听,在身叫作觉,在意根叫察。那么从最初的流转到最后的成佛,就构成一种五重的浑浊之相。

这一段也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性,因为一念的妄动而产生了第八识的相分,就是四大之相;由这个相分的牵动又产生了第八识的见分,而构成一个所谓的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阿赖耶识。因为我们追求相状,就构成一个生灭的开始——阿赖耶识。

寅二、约义别释 分二:卯一、通示浊义;卯二、别解浊名

约着义理来各别解释。这当中分两段:一,通示浊义;二,别解浊名。

卯一、通示浊义

【图六】

先拢总地解释这个污浊之义。前面讲的五叠浑浊,我们身心世界有五重的浑浊相状,先解释什么叫作污浊。看经文。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

“云何为浊?”那什么叫作污浊呢?佛陀说,阿难!比方说有一盆清澈的水,这个水的本质是清洁而没有污垢的(这个“本然”是本来就清洁的)。蕅益大师解释说,这个清洁的水比喻的是佛陀的法性的五阴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