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祸首,但是它又是一个功德之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阿难尊者对这个道理还不完全明白,请佛陀开示。
寅二、答释 分二:卯一、长文;卯二、偈颂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的回答。那当然佛陀的回答就讲得更详细了。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个,长文;第二个,偈颂。
【图四】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卯一、长文
这个时候“佛告阿难”,这个地方的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告诉阿难尊者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这个地方先讲出六根的体性。说众生的六根,所谓的见闻嗅尝觉知,跟外在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两个是来自于同一念心性的。就是说,从事相上来说,六根是在内,六尘是在外,有一个能见的见分跟所见的相分这样的差别。也就是说,当我们一心真如依体起用而产生见相二分的时候,就变成六根六尘;但是当我们摄用归体的时候,其实根尘回归到生命的本源就是唯是一心,所以“缚脱无二”。
从这个观念来看,当他在迷的时候,他这个见相二分就产生颠倒,就产生造业,就变成生死结根,就是他迷的时候是往外去攀缘。当他是悟的时候他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就回归到一心真如,他就变成解脱了。所以不管是系缚,不管是解脱,其实就在六根当中完成。
继续阅读
那么这个地方讲到两种体性,六根六尘叫作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就是说,当把六根六尘摄用归体的时候,就回归到一心真如的圆成实性;但是圆成实性依体起用的时候,就变成依他起的六根六尘,是讲这个道理。
那么这个地方是讲到根尘,它的体性是一如的。
这以下的两段是讲它的作用有差别。
“识性虚妄,犹如空华。”这个地方有问题了。这个“识”指的是六识,那么六识的体性是虚妄不实的,就像空中之花。虚空本来是没有花,但是我们眼睛有毛病的人,一看到虚空就产生一个花的感觉、花的相状。这表示这个花的相状是无中生有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本经虽然是在六根活动的修学,其实本经所对治的是六识,就是我们的遍计执。遍计执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第一个产生感受,快乐的感受或痛苦感受;感受下一刹那就产生我们最要命的想象,加上我们个人的想象。所以这世间上会有问题,不是问题本身,是我们太多的想象,就是名言分别。当然,这个想象,从唯识的角度也不是完全不好。有的是好的想象,有的是不好的想象。总而言之,从因缘法来说,我们心中有很多的想象,就会产生不同的业力,就产生不同的结果。
比方说,你现在身上有一千块。一千块是一个色尘。那么你的六根去跟这个一千块一接触的时候产生六识。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象?有些人会产生,欸,我应该把钱跟大家分享。一般来说,会有布施想象的人,这个人来生大福报。有些人看一千块,这一千块我应该个人来独自受用。悭贪,那么你大概福报到今生就结束了。
所以,这唯识学是有道理的,它是从你的思考模式,你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什么想象,它大概就知道你来生是什么相貌。万法唯识,就是,生命是你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子。你看我们平常遇到人事的障碍,你会产生什么想象?有些人会产生包容、慈悲,你来生会很庄严;有些人遇到人事障碍的时候,他选择瞋恚、报复,来生丑陋。这个就是什么?空花!就是虚空没有花,但是有些人会产生一个庄严的花,有些人产生丑陋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