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讲】(7 / 7)

,所以六道轮回其实就是从六识变现出来。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我们如果不谈出世的解脱,就应该培养美好的想象。但是要能够离开生死,那你要把所有想象完全破坏,不思善不思恶。你看本经它后面讲不取,善的也不取,恶的也不取,这个后面才说到。从本经的角度,是认为整个六识的想象都不能用。如果你要出世的解脱,那你最好不要有太多想象,因为那个想象会产生业力。

那么前面的六根六尘,佛陀刻意地把根尘跟识分开,就是根尘是没有错的,依他起性没有错的,就是问题在于根尘相对的时候,产生六识,这个地方是很麻烦的,是要对治的。

那么这个六识是怎么产生的呢?看第二段。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我们因为六尘的种种外境的刺激,就产生了六根的了知。六根是没有想象的,我们前面已经再三强调,六根是不带名言的,它只有明了,但是它不能想象。但是当有“根”的明了,下一个就是产生“相”,“因根有相”这有问题了,就是讲到六识的分别。这个相见都是无性的,一个是所想象的这些影像,还有能想象这些明了的功能,其实都是没有体性的,就好像“交芦”。交芦这种植物是很特别的,它有两个根,它两株是生长在一起,而且两个枝干是互相地并连在一起,中间是虚空的,一根倒,另外一根也倒。要么两个都生起,要么两个都倒。就是指的我们相见二分,要有一个,就两个都有;一个没有,两个都没有。这个意思就是相见二分是没有体性的,所以它所产生的六识自然是虚妄的。

这段经文是在解释前面那一段,什么叫作“识性虚妄,犹如空华”。这个地方的“相”指的是六尘,这个“见”指的是六根。能分别的六根去攀缘所分别的六尘,产生了六识,当然是没有体性的,就像交芦一样,它中间是空的,只是有外面的一个根的相状而已。

看总结。

所以由是之故,我们在六根当中“知见”(这个“知见”表示六根的明了性),它是依他起的。我们讲见闻嗅尝觉知这个都没有错,但是当我们在见闻嗅尝觉知以外又产生“立知”,又安立了六识的想象,这就糟糕了,就产生了发业无明跟润生无明。所以,本经的修学是在六根,但是它所对治的就是六识,知见立知就对治这个“知”。在知见当中又安立一个“知”出来,这个“知”就是第六意识的想象。

如果“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这个“知见”也是一样,就是六根的见闻觉知当中,假设我们生起观照,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智慧生起的时候,破坏这个六识的想象,那么这个就是涅盘无漏的真净功德。也就是说,“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在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当中,除了六根,难道还有其他的东西吗?烦恼是从六根生起,但是你对治烦恼也还是在六根生起,也是在六根对治。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