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钵一次。这一天下来托钵,要回到山上的时候,竟然是空钵而回。这个农夫看到这种情况,起大怜悯心,就把他唯一的一碗饭供养给这个辟支佛。因为能布施的心非常的虔诚,所布施的田又是一个辟支佛,所以他招感九十一劫的时间不受贫穷之苦。
这是阿那律陀。他是佛陀的堂弟,大概在阿罗汉里面他的福报是相当大的。你看经典上说,阿那律他去托钵,不管是贫穷人给他多么粗糙的饮食到这个钵中,只要入阿那律的钵,一定变成甘露味,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那个福德力这么强!他吃剩下的,从这个钵倒给别人,又恢复原状。他那个善业力特别强,所以他有资格称为无贫。
这个尊者就从座位站起来,来说明他修学的一个过程。他说,我刚出家的时候,当然他是八王子出家,带有贵气,有一个毛病就是“常乐睡眠”。这个睡眠他也不是一次两次,他是经常性地在佛陀说法的时候睡觉。后来有一次佛陀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诃责阿那律说,你经常在我说法的时候睡觉,你未来的果报是变成一个畜生,蛤蛎一类的动物。阿那律尊者听到佛陀的诃责以后,可以说是啼泪悲泣,深自诃责。他如是思惟,听法的目的是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依理起观,才能够破除心中的颠倒,这是一个解脱之门;既然我在这个地方睡觉,这个过失很重!所以他依止大惭愧心,后来就七日七夜不睡觉。因为眼睛过度地疲惫,就失去双目而生大苦恼。这个地方就说明他过去的一段过失产生的因缘。这个因缘也启动他一个生命中的转机,我们看下一段就清楚了。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
大慈悲的佛陀看到阿那律尊者失去双目,生大苦恼,就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这个“乐”就是喜乐;这个“见”呢,这个“见”值得我们注意了。我们一般的“见”叫作因缘所生法的见,一般的因缘所生法的见要用眼根来见,眼根攀缘色尘产生眼识,所以我们一般的生死众生都是在十八界里面造成一种轮回相续的力量。但是这个见是一种心性的见,就是我们讲的见性,它不必依止眼根的,它已经超越眼根,所以这个见是见性。依止这个见性来“照明”,来照了我们本性的光明智慧,产生一个不可破坏的犹如金刚的三昧。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就是说,这个三昧的特色是“我不因眼,观见十方”,所以我从今以后不必假借眼根。眼根败坏了,但见性没有败坏。你看,眼睛败坏了,可你还是看得到啊,你看得到暗相。如果我们问那个瞎眼的人,说你看到什么?他说我看到前面一片黑暗。前面一片黑暗,就是你看到了。见到光明、见到黑暗,都叫作见。所以他这个时候已经不必再假借眼根就能够照见十方(这个十方是包括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而且当时的情况是“精真洞然”。也就是说,他所依止的是一种精纯的见性,而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清楚分明,能够照见十方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他这个时候叫作半头天眼,前半段的头看得到,后半段的头看不到。这是讲到阿那律尊者在眼根败坏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必依止眼根就能够看到物质。
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从迹门来说,佛陀就亲自印证他已经成就阿罗汉果了。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正如我所修所证,我所悟的真理是什么呢?“旋见循元”。这个“见” 就是我们能见的功能,我现在这个能见的见分能够不向外攀缘,而回光返照开显我内在的见性,而证得我空法空的真如法性。我们一般人是用眼睛看,阿那律尊者是用心来看。他用那一念“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一念心性来观察世界,那是无障碍的境界。这个是讲到他的本门,他所觉悟的真如理。
大概整个《楞严经》的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