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黄龙禅师在说法的时候,他刚好腾云驾雾从旁边经过,他就降下来到法座中去听。听法结束以后,黄龙禅师说:此中有盗法之人,有人盗法。这时候吕洞宾就出来了,他说:我心中有不死之法,我何必盗法呢?我有长生不老的法术,我何必盗法呢?黄龙祖师说:你这个人是守尸鬼,守住生老病死的色身,守尸鬼。吕洞宾就很生气,他就射出他的雌雄之剑,这时候黄龙祖师他就入《真如三昧》。我们前面讲过,真如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他入《真如三昧》的时候,火不能烧,水不能淹,刀子也不能割他。所以剑射到黄龙祖师前面的时候自然落地,就插在地上。这时候吕洞宾要把这个刀用法术把它收回,收不回来,这时吕洞宾就心生惭愧,就拜黄龙祖师为师父。黄龙祖师就跟他开示,开示以后他也就开悟了,他说:「自从一见黄龙后,方悔从前错用心。」我们的身心的世界它是生灭的因缘,这个本质是不能改变的,你不管怎么修它一定要生老病死,这个轨则是不变的。所以一开始依止生灭心,你不可能得到不生灭的果。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你拿一盘沙,你不可能煮成饭,不管这个沙是七彩色的,放出多大的光明,它的本质还是沙,沙永远是沙,不可能把沙变成饭,不可能!
《楞严经》的观念很好,就是说你一定要成佛,成佛有有佛的根本,你找不到这个根本,你永远不可能成佛,就是『真如』。十方诸佛依真如为根本,所以我们找不到真如现前一念心性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得其门而入,你不可能成佛。后来吕洞宾他的思想一改变,欸!心生则种种法生,他依止正念真如的心生起,所有的功德都改变了。
仙道的调身、调息、调心,其实佛法不排斥。诸位你看看天台的《小止观》它讲调身之道,调呼吸之道,很多东西跟仙道术几乎是一样,但是动机不同,事修是完全相同,理观不同。所以这个地方,不是说它的法门有什么错误,而是心态的错误,心态错误!
己六、示天趣(分二:庚一、别示诸天。庚二、总结虚妄)“天”有两层意思:一、清净光洁。二、尊贵殊胜。因为天的果报体,他是上品的十善业所成就,所以他的身心世界特别的清净光明。你看这个诸天他吃东西,欲界天要吃东西,他也是有饮食的欲望,但他那个东西没有渣,他完全消化,他不用排泄的,所以诸天没有厕所,他没有大小便的排泄,所以他的色身特别的干净,这是第一点。第二、他的色身特别的尊贵殊胜,他的色身特别庄严殊胜。这是天的两层意思。分两段:一、别示诸天。二、总结虚妄。
庚一、别示诸天(分三:辛一、欲界。辛二、色界。辛三、无色界)辛一、欲界(分三:壬一、总标欲天之因。壬二、别示六天之相。壬三、结成欲界之名)壬一、总标欲天之因
六欲天生起的因缘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
诸天的果报体是怎么来呢?是诸世间人,也是从人道而来。这个人他也想要离苦得乐,他也知道这个身心世界是污浊粗重的,他要追求一个更美好的人身,想要离开痛苦的身心,追求安乐的色身,这个思想是对的。但问题是他缺乏两种功德:一、他不求常住。蕅益大师说:这种人是缺乏出世的智慧。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追求真正的快乐之本是「不生灭心」,他没有去正念真如这样的一个心,就是缺乏出世的智慧。第二、未能舍诸妻妾恩爱。蕅益大师说:他缺乏出世间的戒定。所以他只能够受持一般的五戒十善,世间的善法,他还不能完全的舍离正式妻妾的恩爱,不能够完全舍离这所谓的,我们说的能够远离邪淫,不能离开正淫。
欲界诸天,这“欲”我们解释一下:欲界天虽然是很清净,色身很庄严,但是他是有三种欲望:一、他有男女的欲望;二、他有饮食的欲望,他定时间是要吃东西的,来滋养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