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黄庭经》曰“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又曰“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皆有馀。”陈观吾曰“此岸彼涛已脱离,到彼方知寿可跻。一得归来宜永得,渡河筏子上天梯。”道家长生久视之学,独以寿胜。阆苑天宫,随意寄托。桑田变沧海,逍遥自如,此真优异之点,五也。
六曰他力胜。玄宗三元丹法,地元、天元,均属外丹服食,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不历时期,瞬息超凡入圣。其神化之妙,匪夷所思,能度亡亲,点化枯骨,使之复生。此种不思议方便法门,惟玄宗所独有,此其优异之点,六也。
七曰拔宅冲举胜。以神丹服食殊胜故,能使举族超升,阖宅冲举。如晋?许旌阳真君,与其父族、仙眷四十二口,弟子六人,同时升举,鸡犬亦随逐飞升。此种“拔宅冲举”盛况,亦唯玄宗所独有,他教所罕觏,此优异之点,七也。
八曰相承殊胜。玄宗道脉悠远,祖祖相承,迄今数千载,从未断绝,法灯相续。尽未来际,转益光辉,因缘遭遇,悉皆现证,此其优异之点,八也。
九曰传授殊胜。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之分。玄宗古仙,以法身显化世间,身面言说,接引有缘,数千年如一日,道祖无涅槃之日。正法住世,亦无时期之限量,此优异之点,九也。
十曰著述殊胜。佛教经典,均由弟子追忆编纂而成。道教玄宗道经,乃由道祖亲著,亲言出亲口,诵之者,如闻其声,若见其人。此其优异之点,十也。
道教玄宗十德编辑
道教《大洞经》云“十德初成基,同飞七觉元。”又云“太清八景观,十德真文宣。”此谓眼、耳、鼻、舌、身、口、意,返乎元初,性真圆融,八识不生,气和道立,文采煊著,十德圆成。所谓十德者,土数五,二土相合成圭,谓之十德,此是一说。又玄教自有十德,所谓定、和、净、明、妙,常、乐、素、虚、柔是也。
《庄子》曰“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又曰“大定持之。”又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大洞经》曰“大定全真。”玄宗泰定神宁,心既湛寂,一切动相,自然不生。至于不动地境界,是则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妙入希夷之乡,契无为之化,获不思议神用矣。是谓定德。
玄教心息妙合,神气和融,以人和而招致天和。先天已得,雪净冰融,一团太和之气,回还充塞,浸淫融洽,销铄群阴,大丹自成。老圣曰“知和曰常。”《庄子》曰“一上一下,以和为量。”《五厨经》曰“一气和太和,得一道皆泰。”《大通经》曰“致静不动,致和不迁。”《心印经》曰“太和充溢,骨散寒琼。”是谓成和之修,是名和德也。
所谓净者,玄教固以清净宁一设化。《大洞经》曰“洞虚清和净,华通引玄明。”由心息相依而澄心不动,六根清净,进而至于六识、六尘清净,乃至十方虚空,无边刹海,一时清净。入此大净法门,获无障碍,自在解脱。故《大洞经》曰“九回镜中清,乘景入四明。”《玄契》曰“洞微清净,圣耳梵通。无障无碍,内外虚明。洞空清净,玄息气通。无障无碍,内外虚清。洞虚清净,灵舌华通,无障无碍,内外玄明。洞真清净,变应自然,道通长存,十方皆现。如是背尘合觉,反染为净,心净土净,依正旋转。寂光真境,任运现前,谓之清净光明藏。”以此自利、利他,同脱苦海,同登道岸,最为超绝。故此净德,最尊最胜。
所谓明者,由本身清净故,发生慧光,洞照十方,周遍无碍。《大洞经》曰“灵光八辉,万神俱生。”又曰“流辉六曜,泯邈沈迁。”又曰“洞明光景中,帝一真玄经。”又云“十华妙行仙,制魔生六明。”又云“洞观无碍空,元始通其明。骊珠现真形,内外洞照清。”又云“洞源与洞明,万道由通生。”又云;“洞源清净光,操持有其功。”又云“洞微无窒